五龙捕鱼平台代理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五龙捕鱼平台代理 > 新闻动态 > 失去你最好的朋友很正常,失去你最爱的人也很正常。但如果你在试图挽回这些离你而去的事物的同时,失去了自我,那就不太正常了...

失去你最好的朋友很正常,失去你最爱的人也很正常。但如果你在试图挽回这些离你而去的事物的同时,失去了自我,那就不太正常了...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0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图片

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失恋,正逢一场重要的考试确定了开考日期。

我就看着前一秒还在哭着说:

“救救我吧”、“我根本走不出去”的人,情绪好像被按了暂定键一样戛然而止,然后开始给学习班的老师打电话,问下一次上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。

图片

等她上完一天课,我问她:“你发出去求复合的小作文你男朋友回复了吗?”

她一愣,这才想起来还有这回事,连忙打开手机看了半天,然后对我说:

“回复了,但是我现在懒得看那么长一串字。太麻烦了,太浪费时间了。我现在要回家睡觉,然后备考,我未来的人生全在这一场考试上了。”

说实在的,当时非常震撼,又忍不住为她感到开心。

人生这一辈子要失去的东西太多太多了,一夜之间倾家荡产、最好的朋友渐行渐远、最爱的人决绝离去;

最亲的人离开人世,全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去治愈的伤痛。

图片

可是,却有人在这些伤痛中迷失了自我,为了挽回不惜放低自尊、打破自己的性格底线、强行纳入不属于自己生活的因素……

失去你最好的朋友很正常,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生活,谁也不可能永远陪伴着你;

失去你最爱的人也很正常,爱情会被生活的棱角磨平,不合适的人也无法硬凑在一起;

这些伤痛全都是正常的,但如果你在挽回这些离你而去的事物的同时,也切割了自己、失去了自我,那就不太正常了。

图片

正视哀伤

有人说,对伤痛最深刻的体验其实不是发生的那一瞬间,也不是日后回忆时心中涌现的情绪。

而是伤痛刚出现时,你睡了一夜,早上起床还在发懵的三五分钟里,你不记得爱的人离开了;

你的心神无比平静,可突然有一刻你回过神,重新想起这个事实,重新被击溃一次,那一瞬间的痛苦才是最最深刻的。

图片

很多人因此唾弃自己、不敢回顾过去、不愿意将自己的伤痛暴露在太阳底下,但越是这样,你就越是无法疗愈自己。

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·库伯勒·罗丝提出的“哀伤五阶段理论”认为,每一个人面对伤痛都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:

否认:拒绝接受事实;

愤怒:爆发愤怒情绪,这样的情绪可能指向自己、家人甚至逝者;

讨价还价:试图通过“协商”改变结果,反复思考“如果当时……就好了”;

抑郁:感受到深切的悲伤、无助,并投射到生理层面,无精打采、食欲不振、哭泣、失眠等等。

接受:并非变得开心,而是逐渐接受了失去的现实,情绪趋于平静。

图片

所以,悲伤和低落是正常的,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走的路,也是真正宝贵的人生经验。

如果说挫折是一种人生经历,它能让我们更加向往成功;那么只有经历过悲伤和失去,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爱的含义。

图片

不要改变真实自我

关于失去之后的自我疗愈,也有不少人走错了方向。

明明是内向、腼腆的性格,却强制自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,只为了再见对方一面;

明明是已经完全接纳了自我,但是却因为对方的“断崖式”离别,而觉得自己出了问题,不断审视自己、强行改造自己性格,以顺应他人的期待。

其实,你的痛苦根本不单纯来自于“我失去了某个人”,同样来自于“我失去了一部分自己”。

图片

你从对方那里学到的东西、对方帮助你成长的能力、两个人一起去过的所有的地方、对方送给你的礼物、你送对方的礼物……

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你需要割舍的东西。

很多人急于挽回,认为自己特质不符合对方的期望,所以除了这些东西之外;

又将自己切割得支离破碎,想要丢掉“不好的自己”,以此来挽回爱人。

但现实却是,你不仅失去了爱人,还是失去了自己。

我们要做的不是沉浸在痛苦里,而是用新的回忆去填补自己,让自己重新变得完整。

图片

心理学的“真实自我”告诉我们,我们正确而客观地认识自己、能够顺畅地表达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;

自我认知和行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,就是拥有了真实自我。

当我们为了迎合外界,表现出与真实自我不相符的行为时,就会产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,导致失去对生活的安全感和掌控感。

你首先是你自己,然后才是别人的朋友、爱人、亲人;你永远要先过好自己的生活,才能去输出你的爱意和情感。

图片

不怕失去,才能得到

美国有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家卡尔·瓦伦达,他多年表演从未失手;

但却在1978年,73岁的他为了在波多黎各圣胡安的两座20层高楼之间进行一场意义重大的表演时,不幸失足坠亡。

事后他的妻子接受采访,说这次的失败“早有预兆”,因为瓦伦达在这次表演前异常紧张,反复念叨着“这次太重要了,不能失败”。

图片

在以往的成功表演中,他只专注于走钢丝本身,并不在意表演可能带来的后果。

结果,这次对于结果的巨大压力和患得患失的心态,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

这就是著名的“瓦伦达效应”,越在意的,反而越容易失去,反而是不怕失去,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。

现在社交网络上有很多萌宠视频,评论区总是会有人写下这样的话:“十五年后,你看着小猫的骨灰盒……”

因为小猫小狗的寿命太过短暂,有人就会因为害怕分离的那一天,所以即使很喜欢也不肯饲养宠物。

而类比到恋爱中,就是你因为害怕失去,所以拼命挽留能给你爱的那个人;

图片

因为害怕分开,所以经历过伤痛之后不想进入下一段恋爱关系;因为害怕痛苦,所以不断切割自己、放弃自己。

这就是所谓“因噎废食”,未来从来都是不确定的,也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的。当你不再惧怕结果,而是专心享受过程时,你才领悟了生活的真谛:

生活从来都不是为了某个人、为了某段情、为了某件事、为了某样东西。

生活只是为了你自己,仅此而已。

-The End -作者-专序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